欢迎来到中科研究院网!
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,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
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,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,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。会议强调,我国经济运行中风险挑战犹存,需精准研判形势,强化忧患意识,坚守底线思维,充分利用发展机遇与潜力,进一步巩固经济向好回升的基础。结合会议部署,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有哪些重要发力点?财政政策、货币政策将如何持续发力?稳外贸还需哪些金融支持?
我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
上半年,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,交出了GDP同比增长5.3%的高质量“成绩单”。会议指出,今年我国经济主要指标表现稳健,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,改革开放持续推进,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管控,民生保障更加坚实,充分彰显了我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和深厚韧性。一是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“稳中有进”的运行轨道,基本面展现出较强韧性。二是对未来经济形势判断“向好”。在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、结构性支持措施不断强化推动下,我国内需有望持续回升,经济动能将进一步增强。三是对风险挑战的态度保持审慎。尽管经济趋势向好,会议仍坦诚‘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与挑战’,凸显对复杂局势的清醒认识,强调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。
从房地产角度来看,“重点领域风险有力有效防范化解,民生兜底保障进一步加强”,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当前地产领域防风险取得的成效。去年四季度以来,房地产市场表现有所改善,今年以来,随着各项政策继续落实,效果进一步显现。上半年,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.5%,但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了15.5个百分点。
本次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,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。我国未来发展将更加突出高质量导向,强化科技创新驱动,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。在政策保障方面,中国将统筹发展和安全,稳妥推进地方债务、房地产和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化解。例如,通过加强预售资金监管、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及推动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措施,确保为“十五五”规划的启动提供可持续的政策基础和发展空间。
落实落细宏观政策各项措施
下半年货币政策、财政政策将如何发力,无疑是市场关注的焦点。会议指出,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、适时加力。需细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确保政策效应得以充分展现。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。兜牢基层“三保”底线。货币政策应维持充裕的流动性,以促进社会整体融资成本的进一步降低。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,加力支持科技创新、提振消费、小微企业、稳定外贸等。鼓励经济大省发挥引领作用,支撑全国经济发展大局。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。下半年视实际情况需要,宏观政策有可能在稳增长方向出台新的增量措施,包括上调财政赤字率、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、提高新增专项债额度、降息以及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等。这些政策措施能够有力提振内需,充分对冲外需放缓带来的影响,确保全年实现5.0%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。
强化稳外贸融资支持
7月28日至29日,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。在此背景下,稳外贸依然面临挑战与不确定性。会议强调,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。帮助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,强化融资支持,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。优化出口退税政策,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。金融系统助力‘稳外贸’可从多维度协同发力,形成贯穿融资、结算、服务与科技赋能的综合支持体系。首先是解决“融资难、融资贵”问题。要引导银行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授信力度,并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,为外贸企业稳订单、扩产能提供有力资金保障。其次,提升跨境结算便利性。加快人民币跨境结算改革,丰富汇率对冲与贸易结算工具,帮助企业在汇率波动中保持稳定预期与流动性安全。再者,优化服务覆盖能力。打通服务链条,聚焦高端制造、新能源等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质生产力领域,提供更长期、更稳定的综合金融服务。最后,加快科技赋能步伐。通过数字化技术深度嵌入外贸场景,提升风控精度与审批效率,实现金融资源精准直达外贸企业。
下半年中美双方的关税博弈很可能是一个持续拉锯的过程。稳外贸方面,除了已有金融支持政策,可考虑由财政部、进出口银行等部门合作设立稳外贸发展基金,引入商业银行、信托、基金、实体经济上市企业等机构投资,带动超过2万亿元社会资本参与股权类与债权类投资,专项支持出口大省的优质外贸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。在此基础上,还可考虑成立相关海外投资基金,增大对东盟、欧盟、拉美、非洲等地区在能源、基建、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,促进双边、多边经贸合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