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中科研究院网!
通过三年行动,实现以下目标:
制度体系完善:优化行业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,修订质量监督、招标投标等配套规则。
主体责任压实: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,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。
数字化管理普及:推广数字技术应用,实现工程档案数字化、管理平台互联互通。
风险防控强化:提升通信基础设施容灾抗灾能力,降低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。
行业环境优化:规范市场秩序,加强信用体系建设,遏制低价恶性竞争。
二、六大重点任务
(一)完善制度体系
行业制度优化:修订质量监督规定、招标文件范本,简化小规模项目质监流程。
企业制度强化:推动企业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安全制度和过程管理的质量体系,完善合规治理。
(二)提升工程设计建造质量
容灾抗灾能力:探索质量分级分类管理,优先采用多路由设计,推动城市管线入廊,偏远地区强化抗灾设施。
施工过程管控:明确勘察、设计、施工、监理各环节责任,加强验收管理,形成闭环。
材料设备监管:强化进场材料自检抽检,运用快速检测、第三方认证和飞行检查,重点监管问题高发材料。
(三)夯实安全生产基础
隐患排查治理:落实双重预防机制,推动隐患动态清零,建立内部报告奖励制度。
现场安全管理:加强特种作业持证管理,规范有限空间、动火作业审批,强化安全防护设施使用。
(四)加快标准供给
标准迭代升级: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,修订设计验收、施工工艺等标准,适应新技术(如5G、物联网)需求。
标准管理优化:加强标准技术委员会专业化建设,按年度发布标准修订计划。
(五)推进数字化管理
技术应用深化:推广BIM、物联网等技术,实现施工过程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。
档案数字化:推动工程档案电子化,提升管理效率和可追溯性。
平台整合:建设全国统一的通信建设工程业绩平台,优化项目管理流程。
(六)优化市场环境
培训服务提升: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和技能认证,制定安全生产能力标准。
公平竞争保障:规范招标投标行为,遏制围标串标,完善造价管理标准。
信用体系建设:建立企业信用评价机制,实施联合奖惩。
三、保障措施
组织保障:工信部统筹推进,地方通信管理局和央企落实属地责任。
监管强化: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整治,加强飞行检查和第三方评估。
资源投入:鼓励技术研发投入,支持数字化管理工具开发。
正向激励:对优秀案例宣传推广,对违规行为公开曝光。
四、实施意义
安全层面:通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,降低施工安全事故风险,保障一线人员生命安全。
质量层面:强化材料检测和验收管理,提升通信网络长期稳定性和抗灾能力。
行业层面:推动数字化管理普及,促进共建共享(如与铁路、电力设施共建),减少重复建设。
政策衔接:落实《质量强国建设纲要》和《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方案》,形成政策合力。
五、企业应对建议
制度衔接:对照方案要求修订内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,建立分级分类管理体系。
技术升级:引入数字化管理平台,实现施工过程全流程可追溯。
人员培训:定期开展安全操作和新技术应用培训,提升一线人员技能。
合规管理:严格审查供应商资质,确保材料设备符合标准,规避法律风险。